之前总怕打官司麻烦,没想到法院给了起诉状示范文本,照着填就行;更没料到,才两天时间,好几笔拖了好久的货款就有了着落。
濮阳县某畜牧中心服务部负责人拿着法院出具的调解书,语气里满是踏实。这起小微企业与养殖户的买卖合同纠纷系列案,是濮阳县法院通过示范文本指引与先行调解机制的协同发力,实现了纠纷的快速化解,为优化营商环境注入了司法暖流。
小微企业遇困:货款拖欠影响经营
濮阳县某畜牧中心服务部是一家长期为养殖户供应饲料、兽药的小微企业,与王某、董某、李某等养殖户保持着长期合作关系。然而,合作过程中,多位养殖户陆续以各种理由拖欠货款,金额从数千元到数万元不等,多次催讨无果后,欠款问题严重影响了服务部的资金周转和正常经营。无奈之下,服务部决定通过法律途径追回欠款。
法院递上“指南”:示范文本帮理清维权思路
在濮阳县法院诉讼服务中心,法院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,当即提供了“买卖合同纠纷起诉状示范文本”,并逐项指导服务部负责人填写,同时附上供货单据、对账单、催款记录等关键证据,为维权打下坚实基础。
先行调解发力 两天内案结事了
法院工作人员发现三案被告均有明确联系方式,且与服务部合作基础深厚,在征得服务部同意后,法院立即将案件委派至综治中心开展先行调解。调解员通过示范文本起诉状,快速梳理出案件交易事实、欠款金额、证据链条等关键信息,以此为基础,针对性地展开调解,向养殖户释明拖欠货款的法律后果,同时引导服务部表达合理诉求,最终促成双方达成一致意见。
从立案到调解成功,三起系列案件仅用两天时间便高效化解,办案法官随即为双方出具了具有强制执行力的调解书,确保服务部能及时收回欠款,继续正常经营。
下一步,濮阳县法院将持续深化示范文本应用与多元解纷机制融合,为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提供更高效、便捷的司法服务,让司法为民的“加速度”惠及更多群众和企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