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终于见到自己的孩子了,真的谢谢你们。”申请人来某激动地说。近日,濮阳县法院执行局在周末集中执行时,成功化解了一起探望权纠纷案件。
为期十年的探视困境
十年前,一段婚姻画上句号。年仅四岁的男孩和两岁的女孩,随着父母的离异,被卷入了一场漫长的亲情漩涡。此后十年,男孩在成长中缺失了母亲的温暖,女孩对父亲的印象也逐渐模糊。
五年前,孩子的父亲怀揣着对子女的思念,向法院提起探视权纠纷诉讼,期望能重新走进孩子们的生活。然而,即便法院判决支持了他的探视权,现实却再次让他失望,探视权未能得到有效落实,那份对子女的牵挂只能深埋心底。
时光流转,今年,父亲再次鼓起勇气,就探视权纠纷申请执行。
柔性执行解心结 亲情重启暖人心
承办法官考虑到案件特殊性,未采取强制手段,而是查阅卷宗、背靠背沟通,倾听双方顾虑:一方害怕打扰孩子现有的生活,另一方则渴望能真正融入孩子的世界。通过多次思想工作,被执行人王某同意配合,双方协商确定探望方式、时间、地点,并明确探望时要注意言行举止,保护孩子身心健康。
随后,在法院干警的共同陪同下,申请执行人来某成功探望了自己的孩子。孩子们见到分别多年的父亲和母亲时,眼中既有陌生又有期待。在法官们的引导下,一家人围坐在一起,开始重新认识彼此,那份被岁月尘封的亲情逐渐被唤醒。至此,这起历经多年的探视权纠纷案件终于执行完毕。
从卷宗里的难题,到现实中的温情相聚,濮阳县法院在探视权执行里,走出了一条 “刚柔并济” 的路。下一步,濮阳县法院将梳理同类案件共性问题,形成家事执行标准化指引,让司法温度持续护航离异家庭孩子的成长路,让“法律护航亲情”成为常态。